close

  東郊記憶
  有效地緩解了成都關於大中型文化展演消費場館緊缺的矛盾,最傳承的工業文明體驗,最豐富的多元文化空間,最時尚的潮玩休閑商業以及365天無間斷的藝文展演活動,構成了東郊記憶的獨有特色,其活躍的文化藝術氛圍使其成為推動成都市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文化地標。
  成都演藝中心
  成都在文化場館的擁有及文化消費上的提質升級。做世界一流的演藝場館,甚至利用新建優勢吸取世界一流演出場館目前遭遇的經驗教訓,爭取做到更好,是成都演藝中心的目標。其有望成為中國乃至亞洲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
  東郊記憶
  成都人記憶中
  最溫暖的源頭
  這裡,有著老成都最不能忘卻的記憶。因為,這裡匯聚了成都從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的工業時代的特色元素,有著獨屬於每一個老成都的熟悉記憶,當然,更有著屬於這個城市集體的銘記。
  這裡,正在成為成都最不可或缺的記憶。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這裡,拍婚紗,玩藝術,舉行婚禮慶祝生日,與最重要的人共度最重要的人生節點;平日閑暇也來這裡,看電影,逛展會,吃頓飯,遛個彎,喝喝咖啡,聽聽音樂……
  時間流轉,新舊更替,但唯有不變的歷史傳承,使得東郊記憶成為來過成都的人、活在成都的人最習慣也最享受的溫暖記憶。
  老建築,承載一個城市的集體記憶
  走進東郊記憶,撲面而來的就是無所不在的工業元素,這成為園區最獨特的語言。
  上世紀“三線建設”留存的蘇式風格建築如初佇立,哪怕是新修的宏大建築,也都謹慎地在外觀上保持著與這種舊工業時代風格相濡以沫的特點,寬大的空間格局、充滿記憶的紅磚牆、僅有廠區大院可見的高大梧桐,使其天然適合作為新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的物理載體,為LOFT、展館、創意類商鋪留下有“足夠想象力”的空間。
  外表如舊,並不能阻止這些舊有的記憶載體在這裡煥發出全新光彩,設計的匠心獨具和巧妙變化,使其有效地承接了園區內部業態需要、支撐園區文博、會展、旅游等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需求,這是東郊記憶的又一創舉。
  來到園區游客中心的“工人之家”體驗區,雙燕牌冰箱、敦煌牌縫紉機、成都牌電視、搪瓷茶盅、牆上的錦旗獎狀,可以生動地重回上世紀80年代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場景;你還可以穿越園區的“風雨長廊”,原用於運輸生產氣體、液體的動力管廊架,經過防腐處理、增設彩燈、搭設玻璃貫穿整個園區,每當夜幕降臨,彩燈點亮,硬朗的工業氣息瞬間變得多彩迷離,夏季不定時地噴灑水霧,模擬了老工廠蒸汽升騰,卻可以起到降溫作用。
  同時,作為以工業遺址改造和創意產業發展相結合為差異化特色的國家4A級景區,東郊記憶在旅游內容建設上更註重利用新科技傳承與展現老東郊記憶元素,著力打造智慧旅游。
  270°幻影成像、地幕、虛擬對話投影互動、“時代輝煌”多媒體數字沙盤,位於3號樓的東郊記憶館借助科技互動等方式,全景再現16.4平方公里的老工業基地原貌及東郊企業生產、生活的場景和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料,全方位展示成都歷史文化的脈絡和城市發展的沿革。
  園區即將啟用“增強現實”等全新技術,入園的游客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就可以在現實環境中把虛擬的老東郊建築、生產生活場景一一還原,讓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融合呈現出來。
  新內容,創意經濟的時尚涅槃
  全國文化創意產業方興未艾,幾乎所有的運營者都漸漸有了共識:外觀設計固然重要,但唯有內容,才是文化創意園區最終得以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5月的一天,東郊記憶里熱鬧非凡,成都市2014年科技活動周正在這裡舉行,裸眼3D、機器人陣容,還有親自“點火發射火箭”的參與快感,吸引了諸多孩子的眼光;好幾家創意餐廳都在舉行婚宴,新娘新郎樂得與游人分享他們的幸福;某全國知名樂隊正在某個角落拍攝最新MV;時尚男女坐在咖啡屋裡,徜徉在音樂中獨自沉思……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知道的、可能感興趣的幾乎所有文化消費類型。
  東郊記憶的內容建設幾乎從建設期便同步運行:成都最好的IMAX影院,展覽類的藝術培訓,“網絡文化創意基地”、“網絡視頻產業基地”、“攝影創意產業基地”、全球華語唱片新歌首發地,全球最知名的汽車品牌如保利捷、賓利、大眾等都將新車發佈會開到這裡。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世界排名第二、中國排名第一的國際斯洛克賽事也永久落戶東郊記憶……
  這樣的集聚吸引的不僅僅是普通市民,很多明星也對這裡興緻盎然。曾經,就有游客一個轉身,發現身後的路人甲竟是演員黃渤。《愛情公寓》里的“曾小賢”也曾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在東郊記憶游玩的照片……很多明星到成都時都喜歡到這裡私人小駐。
  據統計,開園兩年以來,東郊記憶累計接待游客1309萬人次,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000多場,獲得了“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科技與文化融合示範園區”等諸多榮譽稱號,目前已有103家企業入駐,全園18個各具特色的主題場館業已形成中小型演藝會展聚落。像這樣能在一個街區迅速地聚集不同大小的場館,有不同形態的演出展覽在中國是罕見的,在全球有兩個地方類似,倫敦的西區和紐約的百老匯。
  提升市民文化生活素養
  有專家論證過,對城市文化遺產尤其是城市工業遺產的保護規劃與合理利用,將會有效地緩解城市發展與土地資源緊張的矛盾,並提升城市的歷史文化品位。
  東郊記憶建成後,成華區相應區域地塊的價值迅速提升,國內知名品牌一一進駐,配套商業和市政服務跟進,使得這個區域人們的生活品質得到很大提升。但東郊記憶更重要的,是對成都人文化消費習慣的積極影響。
  以話劇為例。成都以前幾乎沒有什麼真正為消費者進行演出的話劇團。中央戲劇學院科班出身的李京及其團隊2009年到成都發展。當時有人給她的建議是,場館只能在嬌子(音樂廳)和錦城(藝術宮),不能超過3場……但李京深知這些都在加高成本,會使原本就已曲高和寡的話劇更加遠離消費者。所以,李京他們租用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金沙勞動人民文化宮,從第一部小話劇《有多少愛可以胡來》開始,一年演夠一百場,仍然場場一票難求。這說明成都市場對話劇這樣的文化消費其實極為饑渴。
  但由於成都沒有相應的標準演出劇場,對小話劇的進一步發展是個瓶頸。這也成了東郊記憶和李京等一拍即合的主要原因。2011年,8點空間作為東郊記憶的第一批商家,在開園的頭一天舉行首演,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小3年過去了,我們在東郊的票房穩步有增,每年演出200場,10到12個劇目,7成以上的上座率,相比成熟的北上廣,商業收益可能更好。”
  當然,這樣的商業業態也在滋養著這個城市的文化市場。2009年,8點空間這個團隊幾乎全部是北京來的科班人員,2011年,本地力量已占半壁江山,現在已占據其中七成。而喜歡成都的李京等也開始支持本地原創人員,利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幫助他們把三四十分的作品,做到七八十分,甚至更好。
  8點空間,只是東郊記憶一個發展的縮影。目前,園區已與孟京輝工作室、賴聲川戲劇工作室、中央戲劇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四川省歌舞劇院、四川省人民藝術劇院等知名文化院團、高等藝術院校持續合作。
  最傳承的工業文明體驗,最豐富的多元文化空間,最時尚的潮玩休閑商業以及365天無間斷的藝文展演活動構成了東郊記憶的獨有特色,為每一位到訪者開啟一段前所未有的文化之旅。而其活躍的文化藝術氛圍使東郊記憶成為推動成都市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文化地標。
  成都演藝中心
  魔幻舞臺正向
  世界掀開蓋頭
  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成都演藝中心,正在慢慢地向成都人掀起神秘的面紗。
  這個可以容納一萬多人的演唱會專業場館,它的建成將成為天府大道沿線最具奇跡效應的標誌性建築體。其外觀設計宛如兩個飛速旋轉的大小陀螺,童趣中卻閃耀著劃破星空的時尚魅影,讓人們浮想聯翩。
  人們好奇於這個建築的奇特造型,有人說像飛碟,有人說像太空艦船,而身為成都演藝中心籌備組一員的張蕾笑稱,看久了,覺得它其實更像一個碗。“英國有倫敦碗,成都有一個中國碗”。他認為,碗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著太多的沉澱,可以是與家人團坐相聚的親情,也可以享受豐盈收穫的喜悅……能讓每一個人無盡想象,這大概也就是這個奇跡建築的魔力所在。
  但它的魔力不止於此。
  最根本的訴求
  降低演唱會成本真正實現惠民
  1983年,擁有500萬人口的香港有了“紅磡”,1988年,擁有1000萬人口的東京有了“巨蛋”,2005年,擁有200多萬人的臺北有了“小巨蛋”,時至今日,成都已經有上千萬人口,她應該有怎樣一個能帶給市民快樂、讓都市更動感的地方呢?這已經成為這個城市當下最迫切的訴求和精神需要。
  2012年,被譽為第四城的成都,在演藝市場上已超越廣州躋身前三。但成都場館的限制,無形中制約了很多好的演出數量及質量上的全面發展。成都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些年,關於演藝市場最主要的矛盾,基層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場館、場館、場館。
  成都的大型演唱會場館,長達數十年,幾乎只能以省體和成體為主。四川省體育館至今已有近25年曆史,設施相對陳舊,成都體育中心設施相對好些,但場租卻一直價格不菲,這些,都是導致成都演唱會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而演唱會的品質卻並沒有達到最優。有人算了一筆賬,以普通老百姓的經濟算盤來看,在成都看一場演唱會,稍微好一點的票價就要一千多、兩千,算下來成本和提前訂機票到香港紅磡看幾乎差不多,甚至可能更貴。
  所以,成都演藝中心從萌芽之初,就承擔著一個更為公益的目的,就是要為成都人降低看演唱會的成本,卻要提高演唱會的品質,讓成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演藝中心。為此,他們大膽創新了一種全新的“租服制度”。
  服務理念的創新
  租服制度全國少有
  所謂“租”,是當下最流行的場館運營模式。中國大多場館最初都是為體育賽事修建,搞體育的人專業往往並不在演唱會,所以他們更樂於收“租”了事。這種合作模式的缺點是,演唱會的好壞成敗,幾乎與場地所有者沒有任何關係,所有的風險都壓在演出方。但成都演藝中心卻要打破這種舊有模式的桎梏,給自己加碼,給服務對象減負,這也是符合世界服務業的發展趨勢。
  他們所創新的“租服模式”,聽起來極具吸引力。“租金”不是他們的唯一目的,甚至從一開始,他們還會主動壓低場地成本以示“誠意”,並以此倒逼自己與場館使用者一起共擔風險,當然,也是為了共享收益。過去,花費數百萬成本的演唱會往往一場了事,如果能夠多做幾場,“向規模要效益”就不會是一句空話。張蕾說,規模上去了,兩端都受益,主辦方成本降低,經營風險降低,對消費者而言,票價也會降低,演唱會質量卻更易得到合理保障。
  籌備組的成員,都曾經在傳媒或者演出公司工作過,而他們這個全新的團隊,也從2012年起承辦了蔡依林、譚詠麟、薑育恆等明星的演唱會,為此一度走遍了全國的場館,對各類場館的好壞優劣都有過深入的瞭解和反思。所以,成都演藝中心早早就確立一個有別於全國同行的服務標準:“我們自己曾經吃過的苦碰過的壁,儘量不讓別人重蹈。”
  專業設施
  只為感覺最高舒適度
  除了服務理念的更新升級,作為一個專門為演唱會建設的專業舞臺,這裡從規劃設計到建設,再到所有的硬軟件配備,都必然會與北京“五棵松”、臺灣小巨蛋、香港紅磡等原本為體育賽事而生的場館,從一開始就有著質的不同。
  做世界一流的演藝場館,還要盡可能迴避掉目前世界一流場館都要避免的一些情況,甚至利用新建優勢改掉世界一流演出場館目前遭遇的經驗教訓,爭取做到更好,是成都演藝中心的目標。
  “立麵條件好很多,很多的設備設施都是最優化的,這些東西可以讓人感覺到舒適度是最高的。我們應該加入這樣的理念,就是人到這個場館里來,是來享受生活的。”
  華熙國際文化公司的總經理國今嬌從接受邀請開始參與成都演藝中心建設和運營研討時,就在反覆強調著這樣一個“最優選擇”的理念。為了讓成都演藝中心能夠給市民帶來最佳的文化生活體驗,成都傳媒集團請來了很多業內專家人士出謀劃策,並將他們的意見反覆論證付諸實施。
  但凡有過演唱會觀賞體驗的人都應該記得,擁擠的人流、混亂的秩序,各類設施供不應求,讓每一次看演出都變成了一場快樂並痛著的艱辛戰鬥。成都演藝中心也在努力改變,讓人們來這裡不僅是來看演出。
  所以,考慮周到的場內座位設計、超前的聲光電等效果設施,精確高效的人流車流進出設置,能讓10000多人同時共享WIFI的難題攻關,再加上配套完善的商業設施一應俱全,人們看完演出也不用急匆匆離開,可以繼續在這裡唱歌、逛街……
  未來希望
  成都能夠領“秀”中國
  演藝公司包括明星藝人們都很喜歡成都,因為這裡擁有首屈一指的觀眾;但未來,他們又多了一個喜歡成都的理由,因為,這裡還有世界一流的演藝場館。
  隨著更多城市快捷通道的打通,成都正逐漸和周邊城市形成一個巨大的都會圈,這使得成都的演藝市場更具前景。從去年開始,很多明星將自己的演唱會首秀從北京上海向成都轉移,今年陳奕迅在成都首秀,明年蔡依林的首秀也已敲定成都。
  籌備組成員們都躊躇滿志,“我們希望它能成為城市地標和行業指標,要讓每一個歌手能以在這裡舉行演唱會為傲”“我們希望讓成都的演唱會時代進入三位數時代,每年演唱會超過100場,票房收入能進入5億元俱樂部。”“只要歌手把首秀交給我們,我們就保證給予最好的服務,因為,我們還有一個目標,是希望成都演藝中心能夠最終領‘秀’中國。”
  這便是這個奇跡般的建築的魔力,它讓更多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本版稿件由成都商報記者 曾茜 採寫  (原標題:演藝雙子星崛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mjwmoqjb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